近日,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了云南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代表性項目名錄207項,沾益民間彩繪畫、沾益辣子雞制作技藝、小粑粑制作技藝3個項目成功入選,實現(xiàn)了沾益區(qū)省級項目的“零”突破。
沾益民間彩繪畫早年作品大部分畫在三合板或五合板上,成像后涂上清光漆,保存時間較長。傳承人姜開良自幼受父親姜福運民間繪畫言傳身教,后受佛教、道教神話傳說故事影響頗深,作品大部分是古裝人物,以佛像、神像、武士像為主,其代表作品有《千手佛像》《太乙救苦天尊》《四方神像》,其特點是線條粗細一致、細致有力,人物造型、人物表情、人物服飾栩栩如生。在多年的繪畫實踐中,姜開良一直反復(fù)臨摹、探索,取眾家之長,創(chuàng)造性地總結(jié)出一套畫法——折疊復(fù)印畫法,是我國繪畫的傳統(tǒng)技藝。著色以紅、黃、藍、白、綠為主基調(diào),一般采用廣告顏料,色彩運用自然豐富,具有較高的觀賞性和藝術(shù)性。
小粑粑原料以本地麥面為主,餡料通常為豆沙、蘇子、白糖,每個直徑約10公分,重量1公兩,早期是用栗炭火和鐵鍋烤烙,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改用電烤箱烘烤。小粑粑色澤金黃,餅面微微隆起,不同的作坊和師傅會在餅上方留下自己特有的印記,通常是在餅面中間蓋上一方朱紅的印章,也有以一個或多個圓點作為印記的,小粑粑通過十?dāng)?shù)道工序才能完成,出爐成品要做到外皮細膩柔滑,色澤統(tǒng)一,入口清爽軟糯、滑膩綿柔,整體芳香四溢、層次鮮明,不能內(nèi)餡外泄,厚薄不均。具有圓、脆、厚、易攜帶、耐貯藏、便即食、飽腹感強的特點。
“沾益辣子雞”主要食材為一年以上的原生態(tài)沾益土雞、丘北椒、生姜、大蒜、各種增香調(diào)料。制作工序復(fù)雜,首先將本地飼養(yǎng)的土雞宰殺后清洗干凈,在清水中浸泡20分鐘后將其砍成3厘米左右方塊,上佐料腌制10分鐘。再將丘北椒浸泡后制成辣子醬,姜、蒜切細待用,最后用旺火將辣子醬、姜蒜炒香后放入腌制好的雞肉下鍋翻炒20分鐘左右,至香味四溢后即可出鍋。一盤噴香撲鼻的“沾益辣子雞”搭配炸洋芋、炸臭豆腐、淡煮苦菜湯、豆花、小饅頭,組成一桌地道的“沾益辣子雞”桌宴。
通訊員 周美
審核 何彥霖
編審 田夢娜 李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