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荒一畝良田,不誤一刻農時。近日,在羅雄街道油菜移栽水肥一體化示范片區(qū),農戶紛紛積極投入油菜幼苗移栽的工作中,田間地頭呈現出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。
“不要太寬,也不能太窄,大家就按現在這樣的行距和株距進行移栽……”走進羅雄街道油菜移栽水肥一體化示范片區(qū),一幅生動的油菜苗移栽圖景在眼前展開。村民們忙碌的身影在田間地頭穿梭,他們有的正操作著犁具,將土壤翻起;有的則用鋤頭在翻好的土地上劃出一條條筆直的廂溝。在苗床邊,一些村民正輕輕地將油菜苗挖出,將油菜苗小心翼翼地移栽到田地中,村民們忙碌而有序的身影,與田間的勞作場景交相輝映,勾勒出一幅動人的冬季忙種畫卷。
“看著這些壯實的油菜苗,我仿佛已經看到了明年春天油菜花花開,滿眼金黃的景象,趁這幾天天氣好,我抓緊時間移栽完,盼望來年給我們帶來好收成。”村民周秀英說。
油菜幼苗移栽讓原本滿是姜茬的農田搖身一變成了一壟壟規(guī)整有序的油菜田,讓“冬閑田”變成“增收地”,為來年糧油增產增收打下堅實的基礎。
“羅平縣小黃姜種植面積在20萬畝左右,一般收獲在11月上中旬,小黃姜收獲后錯過了油菜種植的最佳時機。通過油菜幼苗移栽,能夠有效解決小黃姜收獲后種植油菜的茬口矛盾,同時結合油菜水肥一體化技術,能夠有效保障油菜產量。通過水肥化一體化技術栽培,油菜產量預計在200公斤左右,促進農戶增收。”農業(yè)技術推廣中心主任胡峻介紹道,羅平縣今年示范推廣油菜幼苗移栽,水肥一體化技術1000畝,預計增產100噸油菜籽。
據了解,羅平縣作為山區(qū)農業(yè)縣,農業(yè)生產基礎薄弱,自然災害頻發(fā),特別是近年來連續(xù)干旱,對油菜生產影響較大。通過育苗移栽水肥一體化技術應用,能有效解決生姜收獲種植油菜茬口矛盾,提高油菜單產,將有力保障油菜大面積單產提升。
近年來,羅平縣結合生姜種植區(qū)域開展冬油菜移栽水肥一體化技術示范,擴大水肥一體化精準調控技術應用,促進水肥綠色高效利用,推進全縣化肥減量增效,協(xié)同發(fā)力提高冬油菜育苗移栽單產水平,輻射帶動全縣育苗移栽油菜大面積均衡增產。
油菜是羅平縣傳統(tǒng)特色優(yōu)勢作物,其種植歷史可追溯到民國11年(1922年),據云南省“羅平縣農產量狀況表”記載,當年產油菜籽萬余擔。油菜種植不僅能為群眾帶來經濟收益,還能美化鄉(xiāng)村環(huán)境。待到來年春天,羅平縣的田野將變成一片金色的海洋,吸引眾多游客前來觀賞,進一步推動鄉(xiāng)村旅游的發(fā)展,為鄉(xiāng)村振興增添新的活力。